□ 本报记者 于梦非
第四届全国卫生健康微电影节颁奖活动现场。 本报记者 张丹 摄
6月15日,初夏的成都,卫生健康行业“奥斯卡”红毯第四次铺开,迎接来自全国医疗行业的微电影创作者。
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一部部扣人心弦的作品,第四届全国卫生健康微电影节题材更广泛、视角更独特、制作更精良,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实现了厚积薄发的飞跃。正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副司长米峰所说,“优秀微电影的‘微’,应该是微言大义的‘微’,就是以小切口折射大主题,小人物呈现大时代,小故事展现大图景”。
一个故事演绎一种人生
颁奖礼上,一部讲述主治医生与曾经救治的唇腭裂小儿患者重逢故事的微电影《后会有期》备受瞩目。它不仅获得剧情类奖项的金奖,影片中李旺医生的扮演者、云南省官渡区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李旺同时获得最佳男演员奖。
“我不是一名专业演员,作为一名医生,我演的就是生活中的自己。”颁奖礼上,李旺的获奖感言朴实而真诚。
看起来不紧不慢、不疾不徐的李旺,以自己真实的工作经历自编、自导、自演了《后会有期》,美丽的彩云之南,一个有爱、有情、有担当、有个性的暖医形象被他演绎得细腻而生动。“最真实的,也是最能打动人的。”手捧奖杯的李旺如是说。
获得最佳女演员奖的是《大事儿》中郭涛妈妈的扮演者、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消化内分泌科护士长李静。生活中身为护士长的她在片中扮演医生的家属、一个不希望自己孩子学医受累的母亲。
“其实我在影片里讲的那些话,很多医生家属都感同身受。”从幽默风趣到矛盾挣扎,李静用富于激情和爆发力的表演,从一个侧面展现出医生职业的艰辛和伟大,也映衬出作为医生家人的牺牲和付出。
说一个故事,道一种人生。这些源于真实生活的作品,讲述着人们与疾病抗争,憧憬健康的美好愿景。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到医者的大爱和坚持,也能看到患者的坚韧与顽强。这些关乎责任和奉献,亲情和抉择的故事,穿透时光的影像,触动着观众柔软的内心。
“我不是铁人”
随着优美的音乐,由华西医院教职工表演的舞蹈《雪域门巴》,带领大家现场感受在健康扶贫政策下,为贫困人民织起健康防护网的医者仁心。
本届微电影节组委会特别设立了“健康扶贫宣传年度特别贡献奖”专项奖,获得这项殊荣的是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原副院长、著名麻醉学专家姚尚龙的真实事迹改编的微电影《扶贫铁人姚医生》。
“我是从贫困中长大的孩子,也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医生,走遍了很多贫困县,深知贫困地区老百姓求医治病的难处,更应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资源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中国消除贫困奖获得者,姚尚龙是医疗界的唯一代表。
影片中,讲述了姚尚龙身患重疾、多次接受大型手术,却依旧全身心投入健康扶贫事业的事迹。汶川救灾、医疗援疆、对口支援……身为大医院专家,他时刻将基层百姓的健康安危挂在心头。“大家都称呼我为‘铁人’,其实我不是铁人,支撑我的是广大贫困患者对于生命健康的渴盼。”姚尚龙现场讲述心路历程,彰显着医者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见证人性的宽厚和温暖
本届微电影节开设的“最具创意短视频奖”,是用新潮的“玩法”记录着医者在平凡日子里与疾病抗争的日日夜夜,以及不肯轻言放弃的勇气和担当。镜头转换间,简短而不简单的短视频留住了时光和美好,也见证了人性的宽厚和温暖。
由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医院报送的《国庆节的朋友圈》以诙谐、生动的对比镜头,讲述了国庆假期医生坚守岗位、守护生命的默默付出,成功赚取了现场观众的笑声与泪水。
而另外两部获奖短视频《我不止一面》《微盐大益》同样以短小而不唐突、强烈不失幽默的方式,在最简短的时间里用最多样的风格讲好医生故事,传播好医学理念。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自信、从容的医务工作者正在以突出的才情与精彩的创意,记录着医疗行业最直白、最真实的状态,也帮助广大老百姓了解医务工作者的温暖与坚守。
“微电影节走过4年,越来好看了。我看到了医护人员正在真诚地表达着自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会长、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陈啸宏见证了4年的历程。颁奖活动上,他说,卫生健康作为智力高度密集、又与群众关系极为密切的行业,从来不缺好故事、好创意、好作品,更需要好引导、好平台、好推广。“我热切地期盼着有更多讲述医者初心与行业温暖的微电影与大家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