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修武
医师节寄语:2020年的医师节,内涵和意义更不寻常。抗疫便是战斗,医师全是勇士。我们以技除病,以心疗痛;我们护佑人民健康,保卫国家安全。这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中国医师向世界交了一份抗疫史上的优异答卷。让我们继续努力,争做新时代国之大医。
□首席记者 姚常房
国家卫生健康委3月3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首次增加“病理改变”部分,这对揭开新冠肺炎患者全身病变真面目、调整和完善救治方案、降低病死率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改变的背后,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病理科主任卞修武和他团队的功劳。
疫情暴发伊始,卞修武提出了开展新冠肺炎尸检和病理诊断工作的建议方案,被国家采纳。2月初,他主动请缨,带领擅长穿刺工作的影像学专家到达武汉,成为军事医学专家组成员。卞修武带领来自陆军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病理团队,与华中科技大学病理团队协作,共完成了89例患者遗体系统和微创解剖病理诊断工作,并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科学研究。
回首在武汉抗疫那段争分夺秒的日子时,卞修武用了3个“最”和1个“空白”:这是中国疫情史上集中尸检数量最多、开展研究最深、指导临床实践效果最好的一次,填补了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里没有病理变化的空白。
回到重庆后,除了忙日常的工作,卞修武团队一直在对病理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与临床进行交流,建设病理样本资源库,研究结果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并与国内外同行分享。
“病理乃医学之本,病理解剖学是现代医学发展的根基,病理诊断是临床医生的‘眼睛’。如果不做尸体解剖,不了解新冠肺炎的机体病理,就无法全面了解该病的本质和最后的死因。没有病理证据,就没有确诊的‘金标准’。”卞修武说。
对未来,卞修武建议,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医疗体系内,都需要思考如何进一步加强病理学科建设,基础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也需要更紧密地无缝连接,两者做好沟通、转化、提升。同时,对病理样本等的新发传染病资源的统一采集、规范管理、共享利用、安全保障等也需要进一步规范,避免浪费和无序竞争。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访问yuanben.io查询【】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