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星月
彩绘雕琢的飞檐下,一块墨绿色牌匾背后,是一座藏式小楼: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八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这是中日友好医院对口帮扶的单位。日前,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宋树立、副院长彭明强率队前来慰问援藏队员并探访援藏“成果”。
自2016年开始,中日友好医院每年要为这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带出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在这一工作目标下,中日友好医院从管理上建章立制、从人才上培训考核、从设施上捐款捐物、从机制上建立远程医疗等,针对藏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薄弱环节,逐步建立了长效帮扶机制。
“我们是拉萨市第一家能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该中心全科医生次仁德吉告诉记者。
今年6月,中日友好医院向中心捐赠心脏超声探头等医疗设备,硬件有了。该院援藏医疗队队员、心内科主治医师李楠手把手指导社区中心的医生熟悉相关操作。
“如果将心脏比作房子,心脏超声就是检查门窗有没有漏风,墙壁上有没有洞……”次仁德吉体会很深,他告诉记者:“李楠老师常常握着我的手,让我感受探头的转动,就像老师教学生写字一样。你看,我现在已经能独立筛查常见先心病了。”
这是“新增一个服务项目”的其中一个。心脏超声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检查方式之一,在高血压、冠心病多发的藏区,这项新技术的引入对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起到关键作用。
在不久前中日友好医院健康扶贫党建交流座谈上,该院援藏医疗队队长、护士长闫丽娥介绍了近5年来的帮扶情况:援藏医疗队累计诊疗3225人次,完成包虫病筛查12400人次,推广新技术19项,开展急救、护理、辅助检查等业务培训221次……这一切远远超出上级部门初始的要求。
记者了解到,中日友好医院在援藏路上已走过26载。彭明强介绍,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作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重大决策,根据原卫生部统一部署,医院对口支援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筹建血液透析室,将骨科打造成自治区特色优势学科,启动脑瘫儿童医疗救助计划……
4年来,中日友好医院给八廓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捐赠设备和资金64.7万元,采购急需设备,帮助中心完善了常见心脏疾病检查、孕产妇产前检查、创伤急救等领域技术体系,大大提升了中心的疾病诊断和治疗能力。
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的背后,是通过帮扶逐步获得“造血”能力。记者采访了解到,闫丽娥及援藏专家们帮助中心逐步完成了医疗与安全、护理、急救等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并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两篇社区临床科研论文。双方还持续开展联合党建及文化交流活动,让这家藏区基层医疗机构和远在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有了更深的联结。
宋树立说,“十四五”开启在即,中日友好医院将认真贯彻中央精神,落实委党组部署,将援藏工作深入持续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