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刘志勇
站在又一个国民经济“五年发展规划”的起点,持之以恒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近期召开的2021年全国卫生健康财务工作会议的核心议题。
继续加强防疫物资保障
与新冠肺炎疫情“短兵相接”时,卫生健康行业和全国上下共同努力,建立医用物资紧急保供机制,开通快捷绿色通道,1个月内推动全国医用物资由严重短缺转为紧平衡,2个月达到动态平衡,3个月达到充足供应。在经费保障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财政部,明确了相关患者救治、医务人员补助、物资采购等费用补助政策和经费渠道;各地积极协调财政、发改等部门争取防控经费,确保不因资金问题影响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及时就医。
会议指出,抓好疫情防控仍是当前第一要务。继续做好疫情防控医用物资和经费保障,各地要立足疫情由集中暴发转变为零星地区局部散发的新常态,进一步完善医用物资保供方案、应急预案和医用物资保供政策,加快形成全天候、全链条、全方位的应急响应机制和保供机制。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紧缺应急物资设备的统筹配置,提升储备效能。持续跟踪关注疫情防控经费保障需求,按照疫情防控补助政策,对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设备物资采购等支出,及时统计结算。
会议提出,推动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筹资机制,建立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价格收费项目和财政补偿政策。
夯实乡村振兴健康基础
2020年,健康扶贫是卫生健康行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经过全行业的努力,贫困县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保持动态清零。会议指出,过去5年来,我国健康扶贫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健康保障,探索创造了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的中国经验。
会议要求,要着力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推进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其纳入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统筹谋划、一体推进。
未来5年过渡期内,要保持各项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推动健康扶贫工作重心由补齐短板、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向提升农村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夯实乡村振兴健康基础转变;工作机制由集中攻坚向常态推进转变,政策导向由特惠向普惠转变;工作方法由事后保障向事前预警转变。各地要牢牢把握“新政策不出、旧政策不退”的原则,在新政策出台实施前,一律严格按照原有政策执行,不得擅自调整,落实好健康扶贫同乡村振兴相衔接的各项任务。
提高行业经济管理水平
会议指出,卫生健康行业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管理的各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会议要求,持续推进“公立医疗机构经济管理年”活动。“十四五”期间,每年针对不同重点开展“经济管理年”活动,今年各地要将工作重点从发现问题、立行立改阶段向完善制度、强化监管阶段转变。深入推进规范和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三年专项行动,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约谈和通报机制,对存在问题的地区和单位约谈并曝光,通报典型案例,实现监督检查全覆盖。
提高医疗质量与提高管理水平是相辅相成的,公立医院管理要围绕“三个转变、三个提高”下功夫。下一步,各地要总结预算管理医院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出台标准、规范管理、完善政策。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过程中,进一步加大经济管理绩效考核的比例,完善绩效考核标准,通过考核引导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现管理能力、管理水平的现代化。
加强行业经济政策研究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对于卫生健康经济管理领域而言,就是围绕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平衡好医疗卫生总需求与筹资总供给。会议指出,从总需求看,随着我国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实现病有所医对卫生健康系统带来新的挑战和冲击。
会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研究制定优先保障事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切实把保障人民健康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要把预防为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资源配置和资金投入方面向公共卫生工作倾斜,更多用在疾病前期因素干预、重点人群健康促进和重点疾病防治上。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属性,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会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从经济政策角度,抓紧研究具体支持措施、积极协调资金,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完善上门医疗卫生服务的收费方式和价格政策,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向社区、家庭延伸。大力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强化老年失能等预防干预。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
健康优先必然需要投入的优先保障。会议提出,要继续加大政府卫生投入,拓宽社会筹资渠道,降低个人卫生支出占比,尽快形成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健康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机制,实现筹资保障与事业发展、健康与经济社会的良性协调发展。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访问yuanben.io查询【】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