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宇
给百姓减负,成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增加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建立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机制,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采取把更多慢性病、常见病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明显降低患者医药负担。
看病就医与百姓息息相关。让百姓看得上病、看得好病,除了增加财政投入,还要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因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列出硬要求,明确将这些渠道打通。
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意味着基本医保公平性的提升,无论本地的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如何,参保人都能获得更均衡、稳定的保障;推动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逐步将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报销,意味那些在异地突发疾病、患有慢性病、常年有小毛病的人群,进入医院时少了个人费用的烦恼;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意味着那些质优价廉的好药、部分患者急需的短缺药,将不再“一药难求”;把更多药械纳入集中带量采购,意味着“团购”的目录越来越丰富、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挤出的看病就医流程中的水分也将越来越多,“平价”逐步成为看病就医的新常态。
动真章的减负手段,会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成效。在家庭小账本减轻压力的同时,国家大账本无疑将承受不小的考验。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要落实到位;另一方面,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要注重,把减负的目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改革动作。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访问yuanben.io查询【】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