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中,先后来到医圣祠和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有限公司,了解中医药发展和艾草制品产业发展情况。一个是中医遗存,一个是中药企业;一个源远流长、重薪火相传,一个继往开来、重现代应用。这与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高度契合,指明了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根本路径。
传承是要把根留住,正本清源;创新是为了开拓提升,与时俱进。从神农尝百草,到屠呦呦用“一棵小草改变世界”;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基础,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药“三方三药”效果突出;中医药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继承着前人的经验,坚守着经典的代代相传,更源源不断地注入“源头活水”,进行着创新升级。可以说,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今天,自然和社会环境变了,人们的疾病谱变了,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更应该成为中医药发展的强大动力,让岐黄百草生机盎然,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中医药创新发展,要坚持开放包容。在中医药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向外辐射文化能量,不拘地域护佑百姓,而且要重视兼收并蓄各种先进医学和科技成果、思想理论,引进诸多国外药用植物,如此中医才能长盛不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提出,要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融合,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助推中医药发展;以更为突出的临床效果、更方便可及的方式方法,为全世界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
中医药创新发展,要尊重中医药自身特点和规律。无论是产学研用,都要号准发展脉搏,破除机械地“以西律中”的观念,在中医药“原创”优势的动能推动下,建立符合中医药独特规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评价、教育、制度体系,不断擦亮中医药事业的“金字招牌”。
中医药创新发展,要激浊扬清、规范引领,更要有耐心、有信心。长期以来,由于相关理论、机制尚未用现代方式完全加以证明阐释,部分中医药虽然效用已为历史充分检验,但仍陷入“说不清道不明”的尴尬境地。围绕着中药材品质、理法方药,不少人还存在疑虑,个别不法分子打着中医药的旗号行骗,更是严重损害了中医药声誉。对此,既要不断创新完善管理模式,立规矩、强监管,坚决打击害群之马,对各种乱象说不;还要有耐心、有信心,下大力气推动中医药科研创新,为自身正名。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中医药事业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这份凝聚力、推动力,必将在未来滋润着中医药更好地造福人类。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访问yuanben.io查询【】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