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记者 叶龙杰
“辛老,我们大家都向您学习!”7月2日,在中日友好医院的一间病房里,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躬下身,轻轻靠近“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的耳畔,亲切探望这位前不久刚刚度过百岁生日的老人。
“辛老,这是中共中央颁发的勋章,这是党内的最高荣誉。”看着挂在辛育龄胸前的“七一勋章”,马晓伟语含敬意。
“中共中央决定授予辛育龄‘七一勋章’,以表彰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作出的杰出贡献。”马晓伟捧起“七一勋章”证书,一字一字地向辛育龄读出,“这是给您的证书,中共中央奖励您的”。
此刻的辛育龄没有发出声音,左手紧紧握住病床围栏。辛育龄的女儿知道,这是父亲非常高兴的表现,“问他高不高兴时,如果不能说话,他就会用力地握手。他就是越高兴越用力”。
辛育龄是党的同龄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在白求恩身边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美援朝时,组织医疗队赴中朝边境救治了大量伤员;1951年,作为新中国首批赴国外深造的研究生留学苏联;1970年,主刀首例针刺麻醉下的肺切除术;1979年,开中国肺移植之先河;1982年,作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主持建院工作。
病床前,马晓伟回顾着两人第一次在中日友好医院相识的场景。他始终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日友好医院筹建时,辛育龄在简陋的抗震棚中运筹帷幄,为建好一家现代化医院而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1985年,当医院建成时,辛育龄却主动提出回到临床一线,以自己最合适的方式服务患者。“辛育龄教授光辉的生命历程与我们党的卫生健康事业相伴前行,是我们党卫生健康事业成长和发展的见证者、亲历者、建设者,更是无数医务人员为我们党的卫生健康事业不懈奋斗的缩影。”
岁月倥偬,往日的意气风发与艰苦奋斗似乎就在眼前。但此时的辛育龄躺在病床上,鼻腔中插着吸氧管,努力张开嘴巴,似乎要表达点什么。
功臣已老,但始终牵挂党和人民的事业。辛育龄的女儿回忆,自从父亲生病住院之后,对国家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很关心。在父亲身体状态还好的时候,每晚都会看电视来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他过去经常说,我要多活几年,替过世的老战友、老同事们看看中国的飞速发展。”
“做肺移植手术第一人,开创了针刺麻醉下的开胸手术术式……辛育龄的很多工作是从0到1的突破。”中日友好医院的医务人员经常在院史学习中提及,辛育龄作为一名白求恩式的当代名医,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每项医疗工作都紧密结合病人实际,每项科学研究都创出独到的成绩。“他始终保持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工作精益求精,对事业不断创新,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我国的医学事业。”
在一代代中日友好医院胸外科人的传承下,该院始终是国内肺移植事业的重要基地,手术数量稳居国内三甲,去年更是迈入世界八大肺移植中心行列,受者术后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辛育龄98岁生日的时候,胸外科全体同事去看望他,他详细问起科里的发展变化,当得知肺移植已超过百例的时候,辛育龄欣慰地挑起大拇指:“真不简单,继续努力啊!”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探望即将结束时,马晓伟说:“辛老,您老保重身体,我们大家都向您学习,以后我再来看您!”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访问yuanben.io查询【】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