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蕾 张晓东
安塞腰鼓声势浩大,锣声嘡嘡洪亮热烈,身披绶带的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代表款款入场,全场观众起立致敬,掌声经久不息。10月14日晚,由中央文明办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举办的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现场交流活动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山下隆重举行。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86年前,中央红军历尽千辛万苦,付出重大牺牲,终于抵达陕北,开启了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光辉历程。延安是革命圣地,更是革命者的精神家园。时代变迁,精神永恒。此时此刻,在红色圣地延安,发布“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2021年7月、8月、9月月度人物,让延安精神与西迁精神在同一时空相融共通,让白求恩精神与抗战精神在同一维度下赓续传承。
“人民的满意就是我的满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100周年。我今年100岁了,与党同龄、与党同心、跟党同行,我感到非常幸福。”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桓英在视频中深情地说。
1958年,为了新中国的卫生健康事业,李桓英辞去了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工作,舍弃国外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国投身麻风病防治工作,坚守岗位60余年。她长期面对面接触麻风病人,严谨细致开展临床试验,科学稳妥进行治疗研究,为我国乃至世界麻风病防治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桓英说:“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回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人民的满意就是我的满足。”2021年8月20日,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李桓英同志的先进事迹,授予她“时代楷模”称号。这是时代对这位百岁老人最真诚的礼赞。
说起中国的麻风病防治事业,就不得不提马海德。马海德生前曾任原卫生部顾问。他致力于性病和麻风病的防治及研究,治愈数以万计的患者,取得了公认的成绩。李桓英在纪念马海德的文章中写道:“马老是我的指路人和领导者,在他的指引和帮助下,我投身麻风病防治工作,继续马老开辟的事业。”
2019年,马海德和李桓英,两位从事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医生,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他们一位是1937年在延安入党的老党员,一位是2016年95岁高龄入党的新党员。他们一心向党,与党同行,他们曾经并肩战斗,为麻风病防治事业作出卓越贡献。
“高高飘扬的党旗给我无尽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众志成城,全力以赴,扶危渡厄,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牢守护生命的防线,尽显医者担当。
“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的那段日子是我终生难忘的经历。我们从茫然无助到井然有序,从面对病毒的遭遇战变成了誓死不退的阵地战。”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刘清泉担任江夏方舱医院院长,带领医务人员实施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有效救治了众多患者。
江夏方舱医院是武汉市首家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为了加强医院管理,医院成立了临时党组织。“江夏区委书记王清华担任医院的党委书记,我担任院长兼党委副书记;院内的5个病区成立了5个党支部;我们还根据病人的情况,成立了多个党小组。”刘清泉表示。
2021年7月,德尔塔变异病毒株来袭。医务工作者又一次披上了白衣铠甲。面对陌生的德尔塔病毒株,病人难免会恐慌,心理压力较大。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陈旭锋主任医师向与会人员讲述了一位80岁老奶奶的故事。
“奶奶被确诊后心理压力非常大,她不喜欢和我们沟通,有时也会抗拒医生查房。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护理团队,照顾奶奶的生活起居,让她感受到家的温暖。经过护理团队一个月的精心救治和护理,奶奶康复出院了。”陈旭锋说,对每一位医务人员来说,看到患者平安出院是最幸福的事。
“我叫曾霞,来自四川。”台上,曾霞身穿应急服,身材瘦小的她,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力量。
25年来,曾霞扎根急诊急救临床护理一线,是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队员,四川省人民医院eicu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汶川地震时,她在余震中坚守,抢救了多名患者;玉树地震救援中,她克服高原反应,长途跋涉14个小时;出色完成国内外突发大型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任务12次。
2015年,尼泊尔发生了大地震,被称为“能上高原的队伍”的四川救援队支援尼泊尔。
“我清楚地记得有一个头部创伤严重的小男孩,每一次给他换药时,他都会发出惨痛的叫声,我很心疼,就用自己的双手握着他的小手说,加油。小男孩渐渐康复,有一天,他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说到这,屏幕上出现了曾霞和小男孩的合照:曾霞握着男孩的手,眼神坚定,充满力量。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两位满头华发的老人互相搀扶着走上了舞台。在24岁那年,她们做出了相同的人生选择。
1955年,24岁的西安姑娘孙联珍从西北医学院毕业,响应国家号召被分配到延安地区医院。此后,她扎根陕北,为老区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66年。“我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大学生,我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我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孙联珍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延安的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出诊成了家常便饭,而每次出诊都给孙联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更加坚定了她留在延安的信念。
“有一次,延长有位产妇大出血,一同出诊的有化验人员、手术室人员,显微镜、手术器械等所有的东西都带了,可是唯独没有带血。”孙联珍说,为了给病人输血,全村的人都抽血化验,连隔壁村的老乡也二话不说伸出胳膊。终于,病人得救了。孙联珍说:“我觉得老乡太好了,延安人民确实非常淳朴。”
在陕西省榆林市佳县中医院里,有一位77岁、每周坚持义诊的儿科医生。她不是陕北人,1968年,24岁的她响应国家号召,一路西行,只身从北京来到黄土高原上的陕北小城佳县,她就是路生梅。面对简陋落后的医疗条件,路生梅从未退缩,她坚定地许下“为党工作五十年,为佳县人民服务五十年”的承诺,帮助医院妇产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
在佳县,知道路生梅电话的人不在少数。路生梅说,她的电话对所有人公开,方便大家及时联系。如今,五十年已过,路生梅依然在“超期服役”。退休后的她牵挂患者,返聘到医院坚持坐诊。很多患者慕名而来,每次路生梅坐诊时,候诊的队伍都排得很长,路生梅不顾年事已高,坚持看完最后一位患者。
从青春芳华到两鬓斑白,从繁华都市到偏僻小城,两位老人用赤子情怀,诠释大爱无疆。
电影《信念一生》的片段,将与会人员的思绪由迎接新生命转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中来。该电影以国家级大骨节病防治专家、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殷培璞教授的真实事迹改编。
大骨节病是一种慢性骨关节疾病,主要侵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以关节软骨和骺板软骨的变形与坏死为基本特征。电影讲述了以殷培璞为代表的大骨节病防治团队。该团队扎根病区半个多世纪,通过长期调研,提出“吃杂、改水、讲卫生”防病理念,创办防病学校,有效控制病区的大骨节病发病率,改变了数十万名病区患者的命运,影响了整整几代医务工作者。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李萌副主任医师表示,殷培璞的家国情怀和无疆大爱时刻激励着他们,在殷培璞的感召下,青年医生积极开展大骨节病义诊筛查工作,深入基层,问诊送药,开展知识宣教,用实际行动向殷培璞致敬。
“加强卫生知识的宣教任重道远”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10月14日是重阳节。当日上午,“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志愿服务队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共赴革命老区梁家河所在地——文安驿镇,为老乡们义诊。
义诊活动现场,医务人员为每位就诊者免费测血糖、量血压,对于血压偏高的村民,现场给予饮食、用药建议,并讲解高血压、高血糖的危害及防治知识,提高村民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认识。
“马奶奶您要按时吃药、注意合理饮食,也注意不能着凉呀。”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翼娟主任护师拉着马奶奶的手,耐心地为马奶奶讲解防治高血压的注意事项。
村民王女士今年60岁,几年前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外科肖颖彬主任医师为她调整了治疗药物,嘱咐她要注意饮食,坚持吃药。王女士说:“肖医生今天叮嘱了我很多注意事项,回去后我一定按照肖医生说的,好好休养。”肖颖彬表示,很多病人缺乏高血压相关知识,因此,加强卫生知识的宣教任重道远。
与此同时,志愿服务队员们也走进了延安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带教查房、疑难病症的讨论等。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老一辈医务工作者的精神火炬接过来、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