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磊 谢文博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6月28日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有关司局负责人和相关专家对当天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进行了解读。
方案修订基于多方面原因
“新版防控方案的修订主要基于以下几个考虑。”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解释,首先,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持续流行,今年以来全国本土疫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多,疫情波及地区范围较广,我国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不断加大,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复杂。
其次,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我国境外输入和本土疫情的优势流行株。“再次,我们开展了大量试点工作。”雷正龙介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4月至5月在大连、苏州、宁波、厦门、青岛、广州、成都7个城市开展了为期4周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同时,结合各地防控工作实践特别是上海市、吉林省等地大规模疫情处置经验,对防控方案进行了修订。
雷正龙说:“特别要强调的是,第九版防控方案是对防控措施的优化,决不是放松防控。”
雷正龙说,关键是要把该管住的重点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进一步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依据变异株特点优化隔离措施
“2022年4月至5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全国选取部分地区开展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优化试点研究工作。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平均潜伏期缩短,多为2~4天,绝大部分都能在7天内检出。”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王丽萍研究员说,基于研究结果和国内多地的防控实践,新版防控方案对疫情相关风险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限和方式进行了优化。比如,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
王丽萍表示,将入境人员和密切接触者隔离期限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这样的调整并不意味着防控措施的宽松,而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流行特点对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不会增加疫情传播的风险,是精准防控的体现。
3项措施助力疫情早发现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更快、隐匿性更强的特点,新版防控方案提出了3项措施,助力更早发现疫情。
“首先,第九版防控方案在以往常态化监测的基础上,加密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王丽萍说,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如跨境交通工具司乘、保洁等人员,海关、移民管理部门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和物品的一线人员等),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等每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对从业环境人员密集、接触人员频繁、流动性强的从业人员(如快递员、酒店服务工作人员等),以及普通医疗机构除发热门诊外的其他科室工作人员等每周开展两次核酸检测。出现本土疫情后,根据疫情扩散风险增加核酸检测频次。
其次,新版防控方案增加了药品监测,要求当出现本土疫情后,对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等药物的人员进行实名登记,督促用药人及时开展核酸检测。
最后,增加抗原检测作为疫情监测的补充手段,提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可疑患者、疫情处置时对中高风险区人员等可增加抗原检测。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访问yuanben.io查询【】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