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疫情防控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先后印发9版防控方案和诊疗方案,接连出台疫情防控二十条和十条优化措施,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稳定性。目前,疫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需要以变应变,科学稳妥有序地推进各项工作,确保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
抓好“防”,始终保持准度和力度。再过一段时间,就要迎来2023年元旦和春节,人员的跨地区流动会成为影响疫情走势的重要因素。进一步落实好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充实基层专业防控力量,做好感染者居家隔离治疗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务,需要更加突出精细、精准和高效。同时,还需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造健康环境,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帮助群众掌握个人防护技能。
兜住“治”,持续优化流程,扩容资源,增加力量。要进一步加大医疗资源的建设和准备力度,加强发热门诊工作,强化定点医院和综合医院救治床位特别是重症救治床位的准备,配足配齐医疗力量和救治设备、药物,强化医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救治能力和效果。同时,进一步细化相关管理措施,完善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保证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人群能及时获得所需的医疗卫生服务。
确保“供”,切实为群众做好服务。疫情防控是系统工程,涉及药品、食品、日用品等民生物资的调度,一个环节不畅,就可能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困扰。随着居家治疗患者、居家健康观察人员增加,解决好快递外卖配送“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百米”问题,需要压实属地、企业责任,保障配送网点正常有序运转、配送人员力量充足,同时发挥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力量,多管齐下把物资送进社区和居民家中。
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要想周全、做得细,这考验着各地区、各部门的应对能力。其中,尤其要针对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下好“先手棋”:对于老年人、儿童、孕产妇以及基础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尽快完成摸底调查,分类分级开展健康服务;对于农村地区,充分发挥医联体医共体作用,在医疗资源分配上尽最大可能给予倾斜支持;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培训指导,使其在分级诊疗中更好发挥作用。
坚持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应该意识到,能否保护好重点人群和欠发达地区居民的生命健康,直接决定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整体成效。落实落细优化措施和各项相关政策,要聚焦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出实招、办实事、见实效,确保疫情防控转段平稳有序,为最终战胜疫情提供条件和保障。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访问yuanben.io查询【】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