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曼
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讨论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问题,还有代表委员建议推广在高危人群中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他们的呼吁说到了许多人的心坎里,也让人们对“预防为主”有了更多具体的期待。
“预防为主”是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坚持预防为主。对于公众而言,“预防为主”比较抽象,把它转化为一件件实事,才能调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比如,国家开展适龄女性免费“两癌”筛查,有的省份将水痘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许多城市为高危人群免费提供流感疫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慢病防治等。这些具体措施让公众有了可感的获益,也提高了防病的依从性。
让“预防为主”越来越具体可感,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也需要财政给予更多支持。各地发展水平有所差异,财政基础也各不相同。当下,要求所有地方免费为适龄女性接种hpv疫苗,抑或将水痘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等,固然有一些困难。但是,只要充分意识到“预防为主”的重要性,每个地方都可以有所作为,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健康实惠。比如,四川省绵阳市在推行hpv疫苗接种项目时,先覆盖到一定年龄段的适龄女性,再通过定额补助和家庭共担的方式,逐步提高疫苗的覆盖率。
将“预防为主”转化为一项项政策、一个个举措、一件件具体的事情,是各级政府的责任,而落实这个责任就需要做好调查研究,从社情民意中找准着力点,结合自身实际确定投入的优先选项。把预防做到位,老百姓的健康才能得到更有效的保障,社会发展才会有更坚实稳固的基础。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访问yuanben.io查询【】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