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甘贝贝
“这次调研,意料之中的是,长期缺乏父母照顾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持久的负面影响,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受访留守儿童自我意识水平低、存在强烈的孤独感及较高的社交焦虑水平,这些既往大量研究已经表明。但让我震撼的是,自伤行为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比较常见,同时这些孩子还更容易失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主任医师、中国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郑毅教授说,其实许多心理疾病不难医治,就像感冒、发烧一样可以有效治愈,关键在于早发现、早干预。
郑毅教授所说的调查研究,是指他带领团队,在我国中西部地区27个县开展的贫困农村地区小学四年级留守儿童情绪和行为状况的研究。这项调查结果日前对外公布,并发布在《青少年健康杂志》上,题目为《中国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四年级儿童横断面比较研究》。
留守经历影响儿童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或者一方外出务工而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不满16周岁的农村地区儿童,这些孩子大多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照顾。据民政部2018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约有留守儿童近700万。
研究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通过事后加权调整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共对5099名四年级学生(8岁~11岁)进行调查,经加权计算后,调查共纳入留守儿童1147名,非留守儿童3953名。研究采用问卷对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评估。
“选择四年级的儿童作为调研对象,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更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调研团队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条件还可以,孩子们并不缺乏物质,缺少的是父母的关怀和陪伴。我们应该给孩子们真正需要的东西:良好的陪伴和亲子关系、营养丰富的食物、交友和运动等,而不是被电子产品、不健康食品等所替代。”据郑毅教授介绍,《研究》显示,与父母或监护人未外出的同龄人相比,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较高。
《研究》显示,受访对象中,留守儿童最常见的养护人为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占养护人总数的94.9%;养护人的年龄为58岁~66岁;主要养护人的受教育水平大多为小学或未上过学,占养护人总数的76.7%;99.5%的留守儿童报告父母双方均外出工作。
在留守儿童组中,报告父亲和母亲外出工作的时间超过1年的比例分别约为25.5%和18.5%。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频率较低,26.8%的儿童报告几乎不与父母联系或不确定,47.7%的儿童报告每次与父母沟通的时间不到30分钟。
郑毅教授说,调研团队对儿童在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工作后是否会出现风险行为进行了探讨。为了对此进行评估,提出了以下问题:“过去7天内,你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有多长”“你每天上网时间有多长”“你每天玩手机的时间有多长”“你是否尝试过吸烟或饮酒”等。调研团队还通过相关问题评估儿童是否因为父母离开而感到任何学习压力或负面情绪,如“在过去6个月内,你是否因为考试成绩或学习成绩而心情不好”“你曾感到过孤独无助吗”“你是否曾因为伤心绝望而停止活动”等。
《研究》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发生率分别为15.6%和11.6%,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留守儿童产生的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多于非留守儿童。(下转第2版)